|
借錢有道!你不能不知道的貸款知識!從農耕文化至今,大部分家庭都受“種瓜得瓜,春播秋收”的理念影響。貸款往往被認為是家庭的包袱,正所謂“無債一身輕”,所以大部分傳統的家庭都比較排斥貸款的行為。 實際上我們在生活中發現: 有很多的企業或者個人,在正確認識到貸款這件事后,往往會根據自身情況,合理利用貸款來幫助自己進行財富的保值或增值。 一.調節人生不同階段的收支情況 我們大多數人剛出來工作的時候,工資收入比較低,個人儲蓄也非常有限。 隨之而來的結婚、購房、生育等大額支出,都會帶來不小的經濟壓力。但隨著工作經歷增長,收入也逐漸增加,家庭儲蓄達到高峰,經濟壓力也會有所緩解。 假如你在25歲貸款買房子,還房貸到45歲結束,也就是說你預支了未來二十年的部分收入,來提前得到屬于自己的房子。在45歲的時候你就可以購買養老、醫療等各類保險抵御風險,等到退休收入減少的時候也能有充足的生活保障。 二. 如何實現通貨膨脹風險轉移 現實生活里特別常見的例子:貸款買房。 假設你買了一套房子,首付30%,貸款70%,利率6%,30年。大致算一下就會發現30年內所付的利息將遠高于房子本身的金額。 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影響,房子作為不動產在30年后的價格,增值的部分,一般情況下都是遠遠大于你支付的利息成本的,所以我們能夠發現這筆貸款是可以幫助你抵抗通貨膨脹的。 貸款,一定程度上是把貨幣貶值的風險轉移給了銀行。 所以,如果能靈活的利用貸款,是可以幫助你抵御通貨膨脹的。 三.貸款前需要做什么? 如果有考慮通過貸款來作為非必要支出的想法時(例如創業、擴大經營等情況),以下幾點可作為壓力測試參考: 1 了解收入 將整個家庭或個人近半年到一年收入進行盤點,了解近期收入是否穩定; 2 收入中斷 設想如果家庭或個人現金收入中斷的情況下,是否會影響正常還款,例如經營失敗、工作變動、離職換崗等; 3 支出增加 設想如果家庭支出出現大幅增長,例如發生疾病、意外時,是否有風險轉移工具,能對沖風險,不影響還款; 以上3點是常見對還款能力影響比較大的情況,一定要做好風險緩沖或轉移。同時大家也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更全面的評估,一定要避免過度負債,一旦負債過高,風險發生時沒有可緩沖的余地,只會對家庭和個人都帶來巨大的打擊。 若收入增長跑不贏通貨膨脹,那么最終大家的購買力會降低,所以,大家要善于利用負債,盡自己所能使資產保值或增值。不過要提醒大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謹慎、適量并理性的貸款。 |